浅谈名牌服装遭遇“质量门”给洗涤行业带来的启示
汤永虹
最近各种媒体纷纷报道,被中国消费者顶礼膜拜、在国内享受'超国民待遇'的国际名牌服装,在浙江工商的一体化质量监管中被撕下'遮羞布'。杭州、宁波、台州三地市的多个商场销售的85批次进口品牌服装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合格37批次,不合格48批次,批次合格率仅为43.5%。来自意大利、韩国、法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国际知名品牌服装被判不合格,质量状况让人大跌眼镜。名牌服装遭遇“质量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给洗涤行业带来新的启示。
启示一:认定责任要准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穿名牌、高档服装已成为平常的事。 这些服装的价格动辄几千元、上万元,消费者爱惜程度也有所提高,衣服脏了大多到专业的洗涤公司清洗。由于消费者过分迷信名牌服装的质量,在名牌服装遭遇洗涤纠纷后,往往把矛头直接指向洗涤公司。但此次名牌服装“质量门”事件颠覆了消费者的观念,部分名牌服装洗涤纠纷原因产生的责任方并不在洗涤公司,而在于服装的生产方。如这次检测出部分名牌服装的色牢度不合格,不仅洗涤后会褪色,而且会造成洗涤串色。因此,在认定名牌服装洗涤纠纷责任时,不能因“品牌”而让洗涤公司成了无辜的替罪羊,认定责任要准确。
启示二:处理纠纷要正确
此次名牌服装遭遇“质量门”事件可以看出 ,洗涤只是服装生命系统的其中一环。洗涤质量的好坏,不仅与洗涤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服装本身的制作质量和标识以及消费者是否按标识穿着等。因此,在产生洗涤纠纷时,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洗涤公司,或者是处理纠纷的部门,都要本着客观、全面、公正的原则,找准产生纠纷原因,正确处理。
启示三:洗涤理念要创新
这次名牌服装“质量门”事件,提醒洗涤企业强化“三个观念”。
1、“狗鼻子”观念。狗的鼻子是所有动物中最灵敏的。作为洗涤企业,应及时了解服装、纺织行业的技术新变化、新趋势以及由新型纺织面料发展变化所带来的社会消费导向和时尚,并随时掌握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并建立学习新型纺织服装知识、研究洗涤新方法的学习型组织,攻关和解决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2、“鸟筑巢”观念。鸟在筑巢时,会一丝不苟,采取种种措施,确保鸟巢万无一失,经得起时间和天气的考验。作为专业的洗涤公司,必须加强员工素质教育,提高技能和服务水平,加强管理,严格操作规程,减少失误,避免和防范洗涤质量纠纷的产生。
1)作为前台员工要认真做好收、发衣物的检查与顾客接待工作。运用好有关知识,严把收件关,提高与顾客的沟通能力,提高化解纠纷、处理问题的水平。另外,要准确填写洗衣单,真实无误地传达相关信息,为下一工序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2)分选分检是对各种待洗服装在洗前进行的最后一道检查与分类,因此,该工序员工,不仅要准确核准进厂数量和洗衣单上各种信息,还要具有能够检查前台收件漏洞的能力。
3)车间各工种的洗衣工,要一丝不苟地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本工种的操作,同时检查上道工序的洗衣质量,道道工序互检,把洗衣事故降低到最低点。
4)出厂把关的检验人员更应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但要核准衣物数量,更要对最终服装洗涤效果和质量,严把出厂把关。
3、“蝙蝠飞行”观念。蝙蝠在飞行时,会事先用其自身发出的超声波扫视一下,以确定其最正确的行军路线。作为专业的洗涤公司及其员工,也应对衣物收件、洗涤、发放整个过程多观察、多思考、多研究,并事先建立多个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准确判断和预测,并有应对之策。 (作者单位 杭州开元之江清洗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