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6日(星期三),一个反常的五月暴热的下午,协会办公室依旧“热情不改”的进行了一次鉴定活动。
事情起因是某顾客将一条使用了近三年的某大牌羊绒的围巾因黄渍原因送到某干洗店清洗,第一次洗出现挑丝现象,顾客有意见,拒收围巾。而后店家本着有问题解决与负责任的态度,擅自去织补修复后,因为可以看见瑕疵,所以该顾客依旧不满意,还因为擅自修补而更加的气愤,要求原价赔偿。店家本着承担责任与解决问题的态度,承诺赔偿顾客三百块(按照十倍洗衣费赔偿),顾客不接受该赔偿法。
顾客和店家争论的焦点在于责任归属谁方,是干洗店的洗涤过程导致围巾出现问题,还是围巾本来的标唛错而导致洗涤后出现问题或者是顾客围巾年月久而羊绒老化而出现问题?
两位专家冒着热暑过来帮忙鉴定该问题,经过仔细的鉴定发现,干洗店使用的干洗方式没问题,如顾客不信,可以再进行一次干洗,看是否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再来断定责任归属谁方。是否顾客保存过程中出现羊绒断裂问题,不易查。是否是厂家标唛错误问题,由于海外购买,不易究。
最后经过调解,双方达成了基本的解决协议。
五月份是洗衣的高峰期,春冬季衣物在换季时的洗涤收纳各家各户都在进行着,这也是干洗店忙碌的时候了,生意好了,纠纷却也纷至沓来了。
衣服洗坏了,顾客委屈,干洗店家难道就不委屈了吗?顾客损坏的也许是一件心爱的衣服,心理收到伤害。而干洗店不过收取几十块甚至十几二十块的干洗费(会员、熟客打折后)却要面临高额的赔偿与不依不饶的顾客面临法律上的纠纷......
那如何预防这样类似的纠纷呢?小编觉得事后处理不如事前预防。
首先对消费者来说:
(1)在送洗衣服时要询问营业员洗衣后的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仔细查看收据。有疑问或者不满意就换家洗衣店;
(2)仔细查看店内的清洗条例,不要事后出现问题再追究责任;
(3)对奢饰品送洗时进行保值清洗协议;
(4)取货时要仔细检查衣物,有问题当面沟通,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其次对洗衣店(厂)来说:
(1)加强对员工的专业技能与接待顾客培训,给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就如上诉案例的营业员如果清洗后仔细的检查,在顾客发现问题前就解决问题,后续也就没有那么复杂的问题了。或者营业员之前有相关的知识,告知顾客围巾清洗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顾客自己选择洗不洗,也不会出现后面的纠纷了。亲爱的干洗店主们,参加培训和招个优质员工的成本和赔偿、纠纷花费的成本孰多孰少呢?
(2)接待顾客时要耐心的告知清洗的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让顾客心里有数,在出单据的时候内容尽可能的完善,免得后续面临问题。宁愿事前麻烦些,也不要事后麻烦连天。
(3)出现顾客投诉时积极解决问题,维护住客源稳定,保证在行业内的名声。但是并不代表要一味的忍耐,只要道理在你这边,证据在手,就勇敢与“坏人”作斗争吧。毕竟现在是法治社会,正义必胜,有文化的却没素质人大有人在。
最后,不管是顾客还是洗衣店(厂)一定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全国洗染服务纠纷解决办法(试行)》和《浙江省洗染服务消费纠纷处理办法》(本网站“法规行规”栏目就有该法律文本)。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到别人的侵犯。
|